返回

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669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腊月初二。

    定王朱慈炯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太子的下落。

    一夜没睡的秦佐明早已在外面等候多时。

    他亲自来到朱慈炯屋内汇报:“殿下,没找到太子的下落。”

    “秦翼明将军呢?”

    秦佐明回答:“还在追击朱国弼,刚刚送来消息已经追至镇江。”

    朱慈炯有些惊讶。

    镇江镇江与南京相距一百五十里。

    朱国弼不到一天一夜就跑到了镇江,这也太能跑了。

    朱国弼必须能跑。

    对他来说,只有逃走才能活命。

    而对秦翼明来说,他必须抓住朱国弼有机会获得爵位。

    所以二人都很拼命。

    朱慈炯又问:“那些投降的文臣武将是否知道太子的下落?”

    “末将派人询问了一遍,他们都说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朱慈炯点点头吩咐:“你继续搜索太子的下落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秦佐明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简单吃完早饭。

    朱慈炯把李定国,李宪忠还有王之心召集到一起商议对策。

    李定国率先汇报军情:“昨日我军水师在崇明沙所一带与叛军水师对峙,晌午前开始小规模交战,互有胜负。午时末刻,我军发起强攻。曾英攻其左翼,杨展攻其右翼,郑成功攻其中军。”

    “叛军水师不敢迎战,出长江口,沿着海岸向南溃逃。”

    朱慈炯皱着眉说道:“郑芝龙既不投降,也不迎战,他这是要干什么?”

    李定国分析:“末将以为他想活命。”

    “此话怎讲?”

    李定国解释:“郑芝龙自知无力对抗朝廷,贸然迎战不仅会损兵折将,还可能误伤他的儿子郑成功。可是他又不敢投降,毕竟赵之龙是前车之鉴,所以才会作出如此行径。不过...这种局面撑不了多久了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

    “福建是郑芝龙的老巢,等咱们兵临福建时他只能投降或者与咱们开战。”

    朱慈炯点头:“有道理。”

    汇报完军情,几人开始商议南下平叛的事宜。

    南京虽已攻克,但叛军并未完全剿灭。

    尤其是之前响应太子“勤王”的几个行省。

    李宪忠说道:“臣提议快速南下攻取福建,即便郑芝龙先一步返回福建,咱们也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。”

    朱慈炯看向李定国:“你觉得呢?”

    李定国思考了一会反问道:“臣想知道殿下的目的是什么?如果只是单纯平叛,快速南下确实是上策。但是从推行国策的角度分析,快速南下反而是下策。”

    朱慈炯想了想,觉得非常有道理。

    他此次南下的目的看似是平叛,实际是完成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。

    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,他要给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定罪。

    朝廷已经决定不再追究百姓们给叛军“捐钱”的罪行。

    那么就只能从货币改制这项国策上下手。

    凡是家中有白银的,一律视为抵制国策。

    银子没收,家产充公。

    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任务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武力才能解决。

    所以平叛大军南下的速度不能过快。

    想到这,朱慈炯看向王之心:“王提督既然是来帮忙的,那大军的钱粮就交给你了。”

    王之心马上拱手施礼:“奴婢遵命。”

    朱慈炯严肃提醒:“不管你做什么,都要有理有据,有法可依!”

    “殿下放心,奴婢只推行国策,不惩罚百姓。”

    众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,各自离开。

    朱慈炯坐镇南京。

    先后派出数万士兵,发动无数百姓搜寻太子下落。

    可是一连找了好几天,还是没有找到。

    朱慈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。

    他汇总线索时发现,太子在孝陵失踪后不久,皇城春和殿燃起了大火。

    这场火烧的很蹊跷。

    当时虽然有很多百姓跑到宫中抢东西。

    但只有春和殿失了火,其他地方都安然无恙。

    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。

    难道太子又从孝陵返回春和殿寻找什么,为了掩盖痕迹才放的火?

    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,朱慈炯下令在全城挨家挨户搜索。

    王之心则借着这个机会挨家挨户搜白银。

    起初人们想尽各种办法藏银子。

    可无论他们藏到哪里,都能被王之心找到。

    被找到银子的后果很惨。

    轻则输银免罪,重则被抄家问罪,人财两空。

    许多士绅和地主见藏银无效。

    索性把没有兑换成大明元宝的银子扔到大街上,任由他人拾取。

    一时间。

    南京城的百

第1669章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